发布日期:2024-12-15 01:46 点击次数:128
一直被誉为中国汽车市场风向标的广州车展,恰处新旧年的交替之时,兼顾了“回头看”与“向前望”的重要使命,因此成为车企年末的重要发布季。只不过,今年这场盛事多少让小艾感到了落寞。尽管不少同行仍然在为本届车展“找亮点”,但不得不承认的是,无论参展规模、展览面积,还是发布新车,参与品牌,均谈不上有亮点,就连组委会“挖空心思”,对外宣传稿中也只字未提“创新高”等字眼。“内卷”之下,车企难掩疲惫之态,哪能再像往年一样,一边吹响年底冲刺的进攻号角,一边还奏响满载希冀的奋进号角。
今年车市如何收官,明年车市如何走向,其实早就可以从本届广州车展上的几宗“最”中窥见端倪。
卷价格:最多“输赢”
车展前后,2024年三季度财报陆续发布,车企业绩出现明显分化,不少“老牌”车企的经营状况亮起了“红灯”:营收、销量纷纷出现下滑,净利润甚至暴跌。经历了价格战内卷和产业变革,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已经在中国市场上“平分秋色”。燃油车份额占比过大的传统车企明显感受到了寒意,而曾经“最会赚钱”的上汽、广汽两大集团,今年业绩陷入了悲惨的“最字榜”。
前三季度,上汽集团营业收入4304.82亿元,同比下滑了17.74%;广汽集团营业收入740.4亿元,同比下滑了24.18%。销量方面,上汽集团前三季度销售264.93万辆,同比下滑了21.56%;广汽集团前三季度销售133.51万辆,同比下滑25.59%。暴跌的还有净利润,前三季度,上汽集团、广汽集团净利润分别为69.07亿元和1.2亿元,同比下滑了39.45%和97.34%。上汽成为上市车企中营业收入下降金额最大的,广汽则是净利润下滑幅度最大的。两家拥有中国最优质合资品牌的汽车集团,今年却成为车市的“难兄难弟”,一同经历了车市的“寒气逼人”。
今年两大“赢家”,除了拥有销量神话的比亚迪外,还有一匹新势力“黑马”赛力斯。前三季度,比亚迪表现最出众,营业收入、销量、净利润、现金流在上市车企中都是排名第一,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022.51亿元,同比增长18.94%;净利润252.38亿元,同比增长18.12%;销量分别实现274.79万辆,同比增长32.13%。
赛力斯则成为增长最快的车企,不仅营业收入达1066.27亿元,首次突破千亿大关,同比增长超过5倍,同时销量累计已达36.94万辆、净利润40.38亿元,同比增长1.7倍和2.4倍,成为车市最耀眼的星。只不过,华为打造的“四界”,只有问界独享了红利。
卷价值:最大“变数”
中汽协数据显示,今年1—10月,我国汽车产销量达2446.6万辆和2462.4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1.9%和2.7%。其中,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77.9万辆和975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33%和33.9%,销量占据新车总销量的39.6%。换而言之,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实现普及,并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其中,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持续研发投入初显成效,丰富多样的新能源产品不断推出,并在市场上占据了日益增大的份额,同时消费者也对环保、节能的出行方式的需求更加强烈。
与自主品牌在新能源上投入的热情相比,合资品牌表现得较为保守,虽在中国市场陆续投放了多款新能源车型,但与燃油车销量相比,总是“不被看见”的存在。价格偏贵、智能化不高、设计感不强等原因,令其销量难以提升。
不过,从今年车展上合资品牌释放的转变之态看,未来发展大有变数。
长安马自达首次进驻新能源17.2馆,与小米、小鹏、乐道、问界等炙手可热的新势力同台竞技。在双方母公司的技术和资源赋能下,长安马自达焕发新机,合资新能源3.0模式下的“第一车”——EZ-6保留了马自达核心DNA传承,在智能化、三电系统上依靠国内强大的产业链,成为一款加电、不贵、好看、有趣的合资新能源车。长安马自达还承诺,每年将以不少于一款新能源车的速度继续夯实合资新能源的成果,新能源车将面向全球销售。
广汽丰田针对中国市场推出全新车型 铂智3X。这是一款紧凑型纯电产品,明年正式推向市场,最大亮点是搭载了Momenta 5.0高阶智驾系统,配备英伟达Orin X芯片,算力达到254TOPS,并拥有27个传感器矩阵。同样选择与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合作的还有东风日产,不仅宣布打造基于端到端智驾大模型的高阶智驾方案,还发布了新能源架构下的首款纯电轿车N7。
除了日系车企,奔驰、奥迪等德系车企也瞄上了智能化。广州车展前夕,一辆奔驰S级轿车搭载了L2++无图智驾,从奔驰上海研发中心为起点,历经50分钟、21公里来到终点上海白玉兰广场的奔驰设计中心,实现全程0接管。奥迪则选择与华为联合开发高阶智驾车型,Q6L e-tron是第一款搭载“点对点”智驾功能的新车,可以支持全场景能力,包括实现高速城区、上下匝道、红绿灯识别等。
不难发现,在自主品牌和新老势力的夹击下,合资车企开始大象转身。凭借着强大的品牌底蕴、卓越的产品品质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,合资品牌也通过不断创新和升级,来实现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,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,行业与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。丰田、奔驰、大众、宝马等跨国车企今年也宣布加大电动化技术的研发投入,并在智能互联、自动驾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。
卷市场:最强博弈
汽车行业正经历百年难遇的重大变革,叠加政策调整、贸易壁垒、经济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,使战略规划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,用“风云变幻”形容今年全球车市,一点也不为过。
从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“油电同价”,到欧洲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征收高额关税;从中国市场进入智能化“下半场”,到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增长由正转负;从合资品牌燃油车在中国遭遇销量“溃败”,到海外市场燃油车重返“第二春”……全球汽车产业转型之际,局部市场进入动荡变革期,而这些都将对车企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。
最新消息称,欧盟和中国即将达成协议,取消对中国进口到欧洲的电动汽车的关税。2024年,欧洲新能源汽车推广速度显著降低,产品竞争力较为不足,行业遭遇销量下滑、工厂关闭、大幅裁员等困扰。而欧洲关税壁垒的打通,不仅利好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市场,也将利好欧洲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振。
本届广州车展上,外国友人的身影明显增多,他们大多是车企邀请参展的海外经销商、供应商伙伴,他们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上所搭载的“黑科技”尤其感兴趣。“中国汽车在(我们)市场的待遇发生了变化,尤其是新能源。”
当越来越多跨国车企实现了“在中国,为世界”的转变时,自主品牌也开始加紧布局海外市场,要实现从“走出去”到“融进去”。
11月23日,奇瑞合资建立的埃布罗工厂正式启动首款车型S700的生产,接下来几周,工厂还将开启S800的生产。
10月,广汽集团发布“欧洲市场计划”,年内将推动产品初步进入部分欧洲国家,2028年将实现全欧洲市场覆盖。同时,2025年将完成欧洲中转仓建设,提升零部件供应效率。
长安汽车今年布局了欧洲、美洲、中东及非洲、亚太区等五大事业部。欧洲公司计划今年底完成设立,2027年前,在欧洲市场将导入6款新能源车型,同时还研究在欧洲布局生产基地。2025年一季度,长安泰国新能源基地将正式投产,一期规划产能10万辆,随后逐年提升至20万辆的规模。2030年,长安汽车计划120万辆面向海外市场出口。
然而,在中国车企加速出海的当下,海外汽车市场并非想象中那么乐观。
11月20日,福特汽车表示,由于遭遇经济逆风、竞争压力加剧以及电动汽车销量低于预期,将于2027年底前在欧洲和英国裁员4000人。
11月24日,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宣布将削减德国约10000名员工的工作时间和薪酬;汽车零部件巨头舍弗勒集团宣布,将关闭2家欧洲工厂,并裁员约3700人;米其林也计划关闭法国的两家工厂,这将导致约1250名工人失去工作岗位。
此前,大众方面也表示,公司将关闭至少三家德国本土工厂,并裁撤上万名员工,以应对利润下降的局面。奥迪11月初宣布了裁减约15%的计划,将波及德国4500个岗位。更早些时候,奥迪已经宣布将关闭布鲁塞尔的一家工厂并在那里裁掉3000个工作岗位。
除此之外,还有很多欧洲车企并未公开透露裁员人数,但已有降本计划。
爱点评
欧洲汽车产业的裁员潮,与市场持续低迷直接相关,也与产业变革息息相关。定价贵、成本高导致了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销量持续下滑,车企为了自救,开始关闭多个新能源工厂。这个曾经最先喊出“禁燃”的市场,如今却最早宣布延缓电动车战略。今年前10个月,欧盟纯电动汽车的新车注册量下降了4.9%,至117万辆,专家预计,到2035年,德国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转型可能导致18.6万工作岗位流失。
在全球汽车电动化大势下,重击与化解已经成为车企“打怪”路上必备的生存本领。近日,深蓝汽车总裁邓承浩在一次采访中分享了他对价格战的看法。他认为,未来几年市场竞争一定还是很惨烈的状态,价格战的背后是良币去驱逐劣币的一个过程。而企业始终要保持至少15%的毛利率,这是车企生存下去的“达尔文法则”。
Powered by kone娱乐平台棋牌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Powered by365建站